• 非合同场景
    降低电子签名的入场门槛,“好签”先从非合同场景下手 好签在做的事情属于电子签名方向。 该领域,我们此前也报道过很多创业公司,例如e签宝、上上签、法大大、1号签、领签、易企签、君子签,等等。 好签CEO张子彦认为,电子签名的基础原理是基于数字证书的加密体系,现在很多的服务商都是从合同入手。合同最关键的就是保证法律效益,其中,CA证书是核心。但CA并没有市场化,就像短信验证码一样,服务商都处在批发采购的阶段,这就会降低电子签名行业的利润。 其实,电子合同只是电子签名的一种应用,并不是大多数场景,若都按照完整的司法链条做证书授权、身份认证,那么就会提高在企业中的落地成本。首先是企业对电子合同的接受程度不高,在安全性方面有顾虑,其次,无纸化办公对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有要求,很多传统实体企业现阶段的业务流程难以用电子合同跑通,这就导致,电子签名很多局限于金融领域。 而好签的思路是要降低企业的使用门槛,所以,与其他玩家不同是,好签先从非合同场景切入。 第一阶段,好签先切企业内部审批签字,属于OA范畴的服务;第二阶段,好签会着手企业外部签单,像物流行业的回单、零售业的月结等;最后就是深耕其他细分领域。 不过在第一阶段中,企业内部审批用OA权限就可以解决,电子签名是否有必要?张子彦解释到,中国传统行业约有800万家,OA真正用起来的成本太高,所以在老板出差、区域性销售、外勤审批等场景还是可以切入的。但这块确实不是个长远生意,估计窗口期在3-5年。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,可以快速有现金流、实现小规模的自负盈亏,并且储备大量事实用户基数,知道每个行业的痛点场景在哪里。据悉,好签的SaaS服务费在299元/人/年,API模式按照次或者包年收费。 运营下来,张子彦发现,还有很多企业外部签名的需求,尤其是在一些不那么重要、机密的场景,例如零售业的月结货单、工程师上门的账单等等。通常情况下,A企业想让B企业线上签名,那么双方都需要下载应用、注册,流程复杂,关于这个问题,好签接下来会上线一款独立的、轻量级产品。A企业在web端、微信端提交文件,输入签字的邮箱会生成签字链接,再通过邮箱、微信发送给B企业,继续流程就能完成签字。在签字的瞬间为了增加安全性,好签还会抓签字方的照片、音频等。据悉,好签已经在个体户、广告公司、茶叶批发、家具卖场等领域尝试应用。 再拿物流行业的回单场景举例,在大宗物流中,发货方发货时会提供给物流公司货物明细,收货方需要签收,并返还到发货方,上下游企业才能完成账目的结算。假设有货物从A发往B,其实中间会转包经过很多物流分包商,而真正在乎回单的只有A、B两站,导致回单容易丢失不说,耗时也较长,在1周-3周。后来,物流公司的解决方案是,要么发货时用复印件,等拿到回单再人员描摹签名,要么通过快递邮寄回来。 对此,好签的解决方案是,通过微信端或者API形式对接物流公司TMS系统,电子回单虽系统流转,到派货网点后,师傅用手机或者专有设备扫面单上的标贴,就能绑定名下,当收货方签收后,电子回单直接存到物流系统中,从而可以快速回传给发货企业,也可以打印出来。 张子彦算了一笔账,2013年大宗物流交易次数已超过30亿次,按照纸质回单成本的20%来收取,每次在4-6元,这便是一个百亿级的市场,并且随着发展未来会是一个高于物流和上下游企业的“货物交易与回单”服务平台。 这里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,怎样保证签收是本人?张子彦告知,好签有两层保障,首先是把每一次签名笔记跟每一份文档唯一对应,假设有人把签名从X文件转移到Y上,好签系统会立刻识别告警;其次,好签会结合周围的生物特征、环境特征,包括声纹、所处经纬度等生成数字证书。张子彦强调,其他电子签名厂商用数字证书保证合同没有被更改,好签还用来识别身份,当出现纠纷时提供证据链。用生物特征做数据证书这一点,好签的思路很像记者报道过做身份认证的芯盾时代。 至于企业的数据安全,好签通过阿里云的安全体系来保证,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大企业,也可以采用私有部署。 据悉,好签产品于2016年12月正式上线,尚未做任何推广,已有11000多家用户主动找到好签注册使用,其中130多家付费企业,不乏华为、中粮、吉列等知名企业。目前尚未接入国家CA证书,基于的是pdf自身的证书,所以成本相对较低。谈到未来,张子彦表示,当企业的试用需求慢慢增多,在线上真正产生安全性顾虑使,才是市场发展的拐点,而此前好签要做的就是打磨好产品。 而团队方面,CEO张子彦曾在数字出版与电子政务领域有6年从业经验,在一年时间将方正Apabi上海市场从谷底拉至巅峰,CTO夏雨是连续创业者,有多年的证书安全技术、电子文档技术和加密安全技术经验,曾带领团队开发过江苏司法鉴定系统等。公司目前有9个人,正在融资下一轮。 来源:36氪,作者:徐宁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36kr.com/p/5071454.html
    非合同场景
    2017年07月11日